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我国的人口”教学过程设计

来源:人口与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展示一组人口相关的媒体新闻 思考新闻背后的信息 紧跟时政、提升兴趣【任务1】根据图表思考(见任务单)1.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经过了

一、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展示一组人口相关的媒体新闻 思考新闻背后的信息 紧跟时政、提升兴趣【任务1】根据图表思考(见任务单)1.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经过了哪些阶段?有什么特征?2.为什么如此?教师点评与总结,主要从人口迅速增长与人口低速增长两大阶段的人口特征,到分别产生什么有利与不利影响(如人口红利或老龄化),最后到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对这些问题。完成【任务1】,思考计划生育的制定背景。读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效果图表,思考计划生育带来的人口增速变化。读中国的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与占比图表,思考我国近年来新的人口问题。思考我国的人口政策是否还会变化,可能发生何种变化。学生通过了解不同时期我国的人口基本国情,思考产生的人地不协调的问题,理解应对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提升人地协调的学科核心素养。新课上一部分是人口随“时间”的变化,人口还随“空间”变化;复习如何描述人口的疏密情况。对比人口密度表,引出人口密度分布地图的优势与表达方法。【任务2】绘制人口密度专题图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密度数据,绘制分省人口密度专题图。回顾如何表达人口的疏密情况。阅读人口密度数据表,思考我国人口密度情况。完成【任务2】步骤:①设置适当的级别;②设置适当的色块与密度范围;③为各省级行政单位涂色、④绘制我国的人口线。此部分学生除了可以通过绘制专题图掌握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征,以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还可以在自己绘制与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中,体验哪种级别数量与色块更能准确清晰地表达专题图。介绍“胡焕庸线”的发现过程。介绍胡焕庸线为什么重要。根据胡焕庸线东西两侧情况历史变化表,从变化与相对稳定两个角度分析其特点与原因。对比自己画的人口线和胡焕庸线,总结胡焕庸线的特点,以及我国人口分布特征。根据胡焕庸线东西两侧情况历史变化表,探讨胡焕庸线的变与不变,以及背后的原因。通过学习胡焕庸发现人口线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通过思考人口线两端的人口变化或稳定背后的原因,提升地理综合思维。总结【微型辩论】正方为胡焕庸线稳定不变,反方为胡焕庸线将会被打破。最后作业为大家回家继续完善专题图以及完成胡焕庸线会否被打破的探究小论文。思考我国东西部的人口占比是否会变化,以及为什么如此。通过辩论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与科学质疑精神,培养区域认知与地理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任务单设计

三、板书设计

一、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展示一组人口相关的媒体新闻 思考新闻背后的信息 紧跟时政、提升兴趣【任务1】根据图表思考(见任务单)1.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经过了哪些阶段?有什么特征?2.为什么如此?教师点评与总结,主要从人口迅速增长与人口低速增长两大阶段的人口特征,到分别产生什么有利与不利影响(如人口红利或老龄化),最后到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对这些问题。完成【任务1】,思考计划生育的制定背景。读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效果图表,思考计划生育带来的人口增速变化。读中国的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与占比图表,思考我国近年来新的人口问题。思考我国的人口政策是否还会变化,可能发生何种变化。学生通过了解不同时期我国的人口基本国情,思考产生的人地不协调的问题,理解应对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提升人地协调的学科核心素养。新课上一部分是人口随“时间”的变化,人口还随“空间”变化;复习如何描述人口的疏密情况。对比人口密度表,引出人口密度分布地图的优势与表达方法。【任务2】绘制人口密度专题图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密度数据,绘制分省人口密度专题图。回顾如何表达人口的疏密情况。阅读人口密度数据表,思考我国人口密度情况。完成【任务2】步骤:①设置适当的级别;②设置适当的色块与密度范围;③为各省级行政单位涂色、④绘制我国的人口线。此部分学生除了可以通过绘制专题图掌握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征,以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还可以在自己绘制与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中,体验哪种级别数量与色块更能准确清晰地表达专题图。介绍“胡焕庸线”的发现过程。介绍胡焕庸线为什么重要。根据胡焕庸线东西两侧情况历史变化表,从变化与相对稳定两个角度分析其特点与原因。对比自己画的人口线和胡焕庸线,总结胡焕庸线的特点,以及我国人口分布特征。根据胡焕庸线东西两侧情况历史变化表,探讨胡焕庸线的变与不变,以及背后的原因。通过学习胡焕庸发现人口线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通过思考人口线两端的人口变化或稳定背后的原因,提升地理综合思维。总结【微型辩论】正方为胡焕庸线稳定不变,反方为胡焕庸线将会被打破。最后作业为大家回家继续完善专题图以及完成胡焕庸线会否被打破的探究小论文。思考我国东西部的人口占比是否会变化,以及为什么如此。通过辩论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与科学质疑精神,培养区域认知与地理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二、任务单设计三、板书设计

文章来源:《人口与经济》 网址: http://www.rkyjj.cn/qikandaodu/2020/0922/419.html



上一篇:“人口”系列微专题探析
下一篇:人口发展现状对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人口与经济投稿 | 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人口与经济版面费 | 人口与经济论文发表 | 人口与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口与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