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搬家

来源:人口与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搬家,寻常百姓家的不同寻常事。今年春末夏初,我又一次搬家,连同以前的几次,40年来共搬了4次。每次搬家的景况都大不相同,都感怀至深,久久难忘。 1978年前后,在连队住的是

搬家,寻常百姓家的不同寻常事。今年春末夏初,我又一次搬家,连同以前的几次,40年来共搬了4次。每次搬家的景况都大不相同,都感怀至深,久久难忘。

1978年前后,在连队住的是土块墙、泥巴顶房子。由于住房紧张,不论人口多少、几代同堂,全都一家一间。

我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是在我结婚那年。房子不咋样,却是来之不易,是打了结婚报告等了近一年才分到的,据说还有“照顾”的成分在内。

为把婚房弄得像样一点儿,花了很大功夫。先把坑坑洼洼地面铲平、砸瓷实,再把斑驳脱落的墙皮抹平,石灰水反复粉刷,再用旧报纸、细铁丝扎上顶棚,最后摆上千里迢迢从上海托运来的几样家具。

那时连队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农活季节性又强,劳力一拉不开栓就搞突击:“连长哨子吹,全连大突击;男女齐上阵,家里无闲人;小雨不停工,大雨往上冲……”平时10天一次的休息,常常被“突击”掉,春耕、“三夏”、“三秋”,休息天干脆就没有了。

常言道,安居才能乐业。为了住得安稳一点儿,本来就很少的休息天,几乎全用在了房子上。记得有一次上房泥,一桶泥从房沿提到房顶,还没放稳,手一松滚了下去。这时房下恰巧有人路过,几十公斤的铁桶不偏不倚砸在行人面前不到50公分的地方,在场的人个个吓得倒吸凉气。

一个寒冬深夜,不知什么原因,头疼得越来越厉害,妻子下床脚还没挨地,竟一头栽倒在地。此时,猛然意识到房顶烟囱白天还没弄好,急忙打开门窗通风透气,一家人总算有惊无险没出大事。

改革开放不久的80年代初,第一次搬家。装了拖拉机满满两拖斗“家当”,家具、炊具、衣服被褥只占一个拖斗的一小角落,其余都是树枝、劈好的树根等柴火。那时公路上看到的搬家车辆,都是“满车柴火,不见家具”。

第一次搬家有了两间住房,借房头之便又接了一间,宽绰了不少。不久又遇到了新鲜事:住房制度改革——把住房作价给个人,从此再没有分配住房一说。

90年代初,第二次搬家。借团场“私建公助”东风,盖了三间砖砼结构主房和三间砖木结构辅房,还有不大不小的庭院,打了压井,种满了葡萄蔬菜。居住空间大了,环境也好了,但毕竟是平房,种菜又要经常浇水、施肥、治虫,忙忙碌碌不减当年。

进入新世纪,第三次搬家,住进了所在团场城镇化建设的第一个花园小区。过上了“不用烧柴能做饭,不生炉子房子暖”的生活,看书看报、看电视的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楼房平房虽一字之差,生活的便利与舒适就像鲤鱼跳上了龙门。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第四次搬家,从小城镇搬进了城市。前几次搬家都是因为工作,这次纯粹缘于亲情——退休了,离两个儿子近一些,相互有个照应。我原本很不喜欢喧嚣的城市生活,可这里的风情、风物、风貌,一下子把我的情感融进了这个都市之城。

这里的景色一如城市化的“美丽牧场”。窗前眺望,正前方青山叠翠,起伏逶迤;左侧雪峰耸立,巍峨高峻;右侧楼房林立,鳞次栉比;一条河流由南而北从附近公园流出,在此折转向西,造就了天人合一的“景观河道”;近在眼前的,是横贯东西的公路高架,往来车辆如江河之舟川流不息……这里原是满目荒山野岭的废弃厂区,是新时代“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河流改变了模样”。

居住小区,从过道大厅的身份识别,到楼房前监控,再到居室内集查询、监视、呼叫、对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视屏,让人感到“智慧城市”就在自己身边。

乘坐便捷环保的公交出行,难免有拥挤的时候,而此时体会到的,不是拥挤的不便,而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体谅、相互谦让的友善和温暖。一次我从公交前门向后移动到了一个座位边旁,座位上明显年长于我的维吾尔族老大姐即刻站了起来,当我示意感谢和推让时,她仍执意让坐。那真挚的眼神,诚挚的表情,恳切的语气,不正是这座城市新时代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吗?

这就是我现在已经习以为常、平淡得似乎不以为然的日常生活。然而,抚今追昔,面对无异于云泥之分、天壤之别的巨大变化,谁能不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赞叹!

鉴往而知来。奋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我们的幸福生活将更加美好,我们亲爱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

文章来源:《人口与经济》 网址: http://www.rkyjj.cn/qikandaodu/2021/0417/1255.html



上一篇:发掘内部经济动力充分利用人口优势促进河南经
下一篇:福柯的生命政治

人口与经济投稿 | 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人口与经济版面费 | 人口与经济论文发表 | 人口与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口与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