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口与经济》栏目设置[09/01]
- · 《人口与经济》数据库收[09/01]
- · 《人口与经济》投稿方式[09/01]
- · 《人口与经济》征稿要求[09/01]
- · 《人口与经济》刊物宗旨[09/01]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对成本效用理论的评介和思考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心研制的模型及其假定的思考过程简单地移植到人口经济学领域内。一些学者曾试图将微观经济学中的最大化理论运用于夫妇的生育决策上,认为世上万事的决策都是通过最大化计算的
心研制的模型及其假定的思考过程简单地移植到人口经济学领域内。一些学者曾试图将微观经济学中的最大化理论运用于夫妇的生育决策上,认为世上万事的决策都是通过最大化计算的,即决策本身就是效用最大化的结果,选择家庭规模,决定孩子数量要经过同样的决策步骤。莱宾斯坦通过对客观真实情况的观察分析,抛弃了这一种说法,他在一篇论文(似elaxingthe n4aximizatiOnAssumptiOn in theEcOnOmic neorY inFer删ity0)中指出;实际上,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在外界相当大的压力下才按最大化原则行事,人们的行为一般都是按非最大化原则的,并非都经过深思熟虑。而且人们头脑中在存着一个惰性领域,在没有足够大压力的情况下,人们一般都会按原先的立场按传统习惯去行为处事。在生育决策上也是如此。从这里我们以可看出,莱宾斯坦的研究抛弃了某些传统理论的束缚,以避免他的理论陷于空洞的纯理论化而脱离客观实际,言之成理,分析透彻。!:;·应该指出,西方微观人口经济学实质上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莱宾斯坦的成本一效用理论也是一样。这就使得他的理论带有各种各样的缺陷。.;首先,莱宾斯坦把“效用”,拓边际效用。等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用以分析家庭抚养孩子的成本与效用之间的关系,考察家庭人均收入变量与孩子的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家庭人均收入上升,孩子的边际效用随之下降。孩子的效用白√……?个内容就是精神效用,即孩子作为“消费晶”给父母带来的快乐和感情上的满足。这样看来,对孩子的需求,似乎是由●44●人们的情趣和喜好决定的,这种分析显然带有较强的主观唯心色彩。而且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显然谁以数量化,这样成本与效用之间的比较就势必产生疑问?即使能够数量化,不同质的事物也难以比较,如感情与生活费用的比较。\其次,莱宾斯坦的成本一效用理论将人口生产看成纯粹是家庭行为,似乎与社会生产条广/和社会生产方式完全没有关系。他分析了人均收入变动与孩子的成本效用之山的关系,但未曾提到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均收入以及孩子成本效用变动的 x影响,这就忽视了社会生产方式刘!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决定作用。事实上,,人口生产并非一个家庭可以完全决定的私事,因为孩子一出生,他的衣食住行以及未来的教官就业涉及社女生产的各个部门,不是家庭可以完全承担的。所有这一切又·,必须置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条件下,显然不能脱离社去生产方式谈家庭的人口生产。再次,西方人口经济学的机会成本观抹杀了剩余劳动观。莱宾斯坦指出,母亲因照料孩子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和工作机会,失去部分稀缺资源,,—埘间,从而失‘去了赚取收入的机会。这里,工人在自己所能支配的时间中创造的价值似乎都是归·-其所有,抓住了机会便能获得收入,失去了机会便失去收入。显然,这里抹杀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的事实。:另外,机会成本的计算也在存问题。因为机会成本是指父母抚养新增孩子而失去的创造收入的机会,:也就是说,机会成本酌大小依赖于该发生而未发生的“虚拟收入”。那么,哪些是该发生的收入,哪些·,又是不该发生的收入呢?这是不易确定,的。如果某人从事流动性很大的工种,或收入不稳定的工作,那么他的机会成本就更难确定了。贝克尔在其“三效应”理论中进一步指出,家庭收入水平不等,“替代效应”(其实就是机会成本)的作用也不等,从而孩子的需求也不一样。父母收入越高,他们为了获得孩子所作的牺牲也越大,从而对孩子的需求也将越小。但这种理论与事实却有违悖之处,因为在有的情况下,物喷水平与拥有孩子的数量往往呈正比关系。因此,对机会成本还需要作进一步科学约分析,看它究竟是怎样影响家庭对孩子的需求的。最后,莱宾斯坦的成本一效用分析目的是为了说明人均收入持续增长过程中生育率下降的问题,认为家庭选择要几个孩子,关键是取决于边际孩子的效用与负效用达到平衡,且不论不同质的事物之间如何进行比较。在现实中也很难想象效用与负效用怎样,十算达到平衡,也许这只是理论上的一种抽象,但这种抽象并没有阐明效用与负敢用影响生育决策的内部机制。贝克尔在莱宾斯坦的基础上提出了。净成本。的概念,即把父母投入抚养教育孩子的货币现值和时间影子价格现值之和,减去孩子为家庭提供的货币收入和服务的现值,称为孩产的净成本,这里所说的影子价格是指对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商品和服务(劳务)的一种转移性估价或一种替代性估价。如畏净成本是正值,就是父母投入的抚养费月大于孩子可能提供的收益,!那末,父母:主要是从孩子身上取得心理效用,反之,就取得现金收益。贝克尔的这一分析说明。形式上好象比莱宾斯坦的效用与负效用平衡说明确了一些,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决策的机制问题。尽管货币收入、服务收益可以计算,但影子价格现值的计算标准不好决定,而且,净成本的正负是否唯一地决定要与不要孩子,这都值得进·步研究。总之,西方人口经济学的许多概念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难以数量化·,这就使得它的许多理论只能对现象作一些粗略的解释,而不能很好地说明实际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莱宾斯坦的成本——效用理论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也有一定的适用性。我国几十年的人口与经济发展道路,反映了孩子成本效用的变化趋势。首先,孩子的抚养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大大增加。人们普遍舍得为孩子进行智力投资,衣食住行和教育费用都大大提高。一方面,这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人民思想观念改变的结果,人们都希望子女健康聪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我国人民收入总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由于重视孩子的质量,对孩子的数量要求便不能太多,:尤其在城镇。另外,由于抚养孩子是一种.极占时间的劳动,无论在农村还是城镇,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照看孩子上,对经济利益便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这些原因促使着人们生育观的改变。.其次,在城镇,孩子的效用变化不明显,在农村,孩子的效用有所上升。这是因为在城镇,孩子从出生到成长为劳动力;,要花费大量的钱财,而孩子长大后往往自己组成小家庭,父母直接从子女那里得到的经济收益不大,城镇职工退休后自己又有退休津贴,晚年的生活在经济上不必依赖子女。而且城市居民对子女维持家·庭地位的作用看得比较淡薄,所以在城镇孩子的效用一直较小。在农村,由于过去;盛行吃大锅饭,家庭生产职能基本丧失,.45●迁移人口的婚姻结构分析·陈永乎·迁移人口作为迁移过程的主体和迁移行为的具体承担者,他们的迁移行为必然会对他(她)现实的或未来的婚姻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人口迁移与婚姻:理论说明迁移人口捐的是时间序列中发生迁移行为的人的总和。柞这里,迁移人口具体包括永久性移民和暂住人口。其中前者又分为带户口以改变定居点的迁移者和没带户口但事实上移居一年以上的迁移者,后者是指在本户居住一天以上一年以下者。从迁移人口的婚姻角度出发,所有15岁以上的迁移者都处于婚姻的某一状态:未婚或已婚。因此,就婚姻状态而言,一定年龄的迁移人口又可划分为未婚移民和已婚移民两种。1.迁移行为与婚姻、·迁移是一种社会行为,·而婚姻是一种制度。这两者自古以来就普遍存在。因此,无论个人如何迁移或迁移何处,他;(她)们迟早会与作为一种制度的婚姻生活发生联系。劳动力增加带来的经济效用不很明显,尽管孩子的保险、经济风险效用较大。自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生产基本形式仍为粗放式的生产,即靠劳动力的投入。家庭子女如果太少,没有男劳力,就会给家庭收入带来影响,同时农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仍然发展缓慢,加上维护家庭地位、承担家业兴衰的传统思想,使得农村孩子尤其是男孩的效用有所上升,导致了人们多子多福的思想难以二时消除。,’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地区生育率居高不下的根源还在于经济原因,就较短期的利益看,父母盼望着孩子尤其是』L子成为·劳动力,为家庭带来经济利益,从长期的利益看,父母希望自己在年老体弱时得到子女的赡养,照料。!因此,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促使育龄夫妇改变生育;●46●观的重要因素,经济条件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有的学者提出对多生者罚款以增加边际孩子的成本,对少生者奖励弥补父母的损失,从而造成成本与效用天平的倾斜。但这些年来的经验表明,这种措施并不会令人满意。还往往造成少生吃亏的错误印象,没有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农村地区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孩子多,尤其是男孩多,尽管成本支出大,但效用更大。这种客观事实不是靠罚款能够抹杀的。看来,怎样将育龄夫妇的生育行为与他们的利益真正结合起来,使他们自觉地少生孩子,养好孩子,提高孩子的素质,仍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生)啦霹鸾拨鶸霹皱
文章来源:《人口与经济》 网址: http://www.rkyjj.cn/qikandaodu/2021/0712/1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