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立足新发展阶段理解“人口红利”新内涵

来源:人口与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的人口红利是否依然还在?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向社会公布。透过实实在在的数据,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中国的人口红利不但依然还在,而且立足新发展阶段

  中国的人口红利是否依然还在?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向社会公布。透过实实在在的数据,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中国的人口红利不但依然还在,而且立足新发展阶段,还具有了更丰富的时代内涵。

  一看人口总量。2020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规模的背后,是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二看人口质量。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人口整体素质的提升,透露出我国人口红利正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的趋势。三看人口的年龄结构。我国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8.8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这表明,我国劳动力资源仍然充沛,而且总的来看依然年富力强。四看人口的城乡结构。十年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较快,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发展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城镇化率仍将持续上升。在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的逐渐拉近,是人口消费能力、整个内需及经济活力的不断增强。

  回到本世纪初的语境中,我国经济更多体现为出口导向,人口红利也更多表现为劳动力数量的充足和劳动力成本的低廉,这为我国吸引国外产业转移、成为制造大国提供了有力支撑。而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语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就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动力上更注重创新驱动的作用,并在产业发展上致力于推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因此,认识我国的人口红利,也应适应这一语境转换,而换之以新的维度、新的眼界、新的落点来切入和分析。从最新公布的人口数据中不难发现,中国的人口变化趋势与中国不断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是若合符契、保持一致的,中国的人口红利不但没有消失,而且有了质的提高。

  除去这些直观、量化的指标,我国的人口红利还表现在许多非量化但可触可感的“软实力”上。比如在价值观层面,近年来我国大力宣传倡导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新劳动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这种精神层面的塑造和强化将会提升人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劳动效率和创新能力;又如在社会环境方面,近年来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日益浓厚,这无疑也更有利于人才价值的实现和人口红利的释放。

  总而言之,更为庞大的人口规模、不断优化的劳动力素质、逐步缩小的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旺盛的消费需求,这样的人口红利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是大海,不是小池塘”的博大气质,也将长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底气”,并为世界经济发挥“稳定器”和“助推器”的作用。(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文章来源:《人口与经济》 网址: http://www.rkyjj.cn/zonghexinwen/2021/0515/1439.html



上一篇:各省受教育程度排名:哪里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口
下一篇:河南人口不足一亿?这个概念需厘清

人口与经济投稿 | 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人口与经济版面费 | 人口与经济论文发表 | 人口与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口与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